在包装印刷过程中,印品上偶尔会出现条痕或色彩浅淡的问题,许多行业人士称之为“不下墨或墨脱辊”,这主要是因为油墨体系中颜料、填料发胀,从而导致油墨整体胶化所致。
油墨胶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人士。下面,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,并推荐可行的解决办法,与大家共享交流。
油墨胶化的产生原因
导致油墨胶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种。
(6)油墨体系中某类溶剂,尤其是快干溶剂含量过多。
上述6种原因的前2种属于物理学范畴,有经验的油墨制造商或包装印刷操作人员极易考虑到这两点,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,以避免油墨胶化。
而后4种原因均属于化学反应范畴,我们在围绕后4种原因进行探索时发现,油墨制造过程中辅助添加剂应用不当、分散工艺温度过高,溶剂挥发过快等方面更容易引起油墨胶化。尤其是辅助添加剂应用不当最容易成为油墨胶化的“真凶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催干剂会加速油墨(贮存状态下)中颜料的沉降,因此切忌在颜料研磨之前加入催干剂,以免油墨在贮存过程中沉底结块。
油墨胶化的解决措施
针对油墨胶化问题,行业人士提出过诸多解决措施,总结起来有如下4种。
(1)在油墨中加入萘酸金属盐是解决油墨胶化最常用的办法。
以上解决措施都是针对油墨胶化之后,属于被动作业,不仅耽误生产进程,还会大大增加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成本。
其实,我们可从油墨配方结构入手,从生产阶段做好预防,以防油墨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胶化。在油墨配方中添加少量防胀破胶剂(颜料含量的1.5%~2.5%),既能大大提高颜料的分散性,又能防止油墨在生产、贮存、印刷过程中出现发胀、胶化、沉淀,同时还能大大增强油墨的支化度,从而提高墨膜的附着牢度。更重要的是,还能降低烘烤温度及吹风量,从而显著降低包装印刷企业的能耗。
评论信息